在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中,PO(采购订单)、PI(形式发票)、CI(商业发票)、PL(装箱单) 这四份单据如同货物的“身份证”和“通行证”,贯穿交易全程。它们环环相扣,任何环节的信息错位都可能导致清关延误、额外费用甚至货物被扣。本文将结合一线货代操作经验,深入剖析这四份关键单据的区别、作用及实操要点。
一、 PO(Purchase Order – 采购订单):交易的起点与法律基石
-
定义与本质: 这是买家向卖家发出的、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购买指令文件。它清晰地表达了“我要买什么,怎么买”。
-
核心内容详解(货代必看):
-
买卖双方详细信息: 完整公司名称、地址、联系人、电话(务必与后续清关文件一致)。
-
货物明细: 这是重中之重!包括:
-
品名(Description):需准确、清晰,最好与后续报关品名一致。
-
规格型号(Specification/Model):越详细越好,避免歧义。
-
数量(Quantity):精确的数字和单位(件、套、公斤等)。
-
单价(Unit Price)与总价(Total Amount):明确币种。
-
-
交货要求:
-
交货期(Delivery Date):至关重要!影响订舱、生产安排。
-
交货地点(Delivery Terms):如 FOB Shanghai, CIF Los Angeles 等,明确责任划分和费用承担。
-
-
付款条件(Payment Terms): 如 T/T 30 days, L/C at sight 等,关系到卖家收款安全。
-
唯一订单编号(PO Number): 所有后续单据(PI, CI, PL)都必须标注此号码!是串联整个交易的生命线。
-
-
核心作用与货代关联点:
-
法律依据: 对买方具有约束力(买方必须按此收货付款),是后续处理纠纷的凭证。卖家按此备货生产。
-
源头信息: 货代收到PO(通常由卖家或买家提供),是制作后续运输单据(提单、空运单)和清关辅助文件(PL)的原始依据。务必核对品名、数量、收货人信息!
-
风险提示: 如果买家PO信息模糊不清(如品名笼统为“配件”),货代需立即提醒卖家与买家确认细节,否则后续清关风险巨大。
-
二、 PI(Proforma Invoice – 形式发票):交易的“预演”与许可钥匙
-
定义与本质: 由卖家在交易达成前或初期出具给买家的非正式、预估性报价文件。它不是最终收款凭证,更像一个“预演剧本”。
-
核心内容详解(货代关注点):
-
包含PO基本信息: 买卖双方信息、货物描述、数量、单价、总金额、PO号等。
-
显著标注: 一定会有类似“This is a Proforma Invoice, Not for Payment Purposes” (此为形式发票,不作为付款凭证) 的声明。
-
预估性质: 标注的价格、数量等可能基于当时信息预估,允许与最终实际货物有合理范围内的差异(但品名、核心规格应一致)。
-
-
核心作用与货代关联点:
-
买方申请文件: 这是PI最核心的作用!买家凭PI向其本国:
-
申请进口许可证/FormA等优惠证书: 海关需要预知进口什么、价值多少。
-
向银行申请外汇额度或开立信用证(L/C): 银行需要交易依据来开证或批汇。货代经常需要提供与PI信息一致的提单样本给客户开证!
-
内部预算申请: 大型公司采购流程需要。
-
-
交易意向确认: 双方就交易主要条款达成初步共识的证明。
-
CI的蓝本: 后续出具正式CI时,通常基于PI修改完善。
-
货代提醒: 务必告知客户,清关必须用CI,不能用PI! 很多买家(尤其新手)容易混淆。如果客户要求按PI做提单,需明确告知风险(清关可能因单据性质不符受阻)。
-
三、 CI(Commercial Invoice – 商业发票):清关的“命门”与收款的铁证
-
定义与本质: 由卖家在货物实际发运后出具的、用于清关和收款的正式、法定单据。这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文件之一。
-
核心内容详解(货代操作核心):
-
显著标注: 必须有“Commercial Invoice”字样。
-
绝对真实准确: 必须与实际出运货物以及提单/空运单信息完全一致!包括:
-
品名、规格型号
-
精确的数量
-
精确的单价、总金额(币种明确)
-
-
关键新增信息(货代需重点核对):
-
运输细节: 船名航次/航班号 (Vessel/Flight No.)、提单号/空运单号 (B/L or AWB No.)、起运港 (Port of Loading)、目的港 (Port of Discharge)。
-
包装信息: 总件数 (Total Packages),常与PL关联。
-
贸易条款: 再次明确FOB, CIF等。
-
唛头(Shipping Marks): 必须与货物外包装及PL上的唛头严格一致。
-
相关号码: 合同号 (Contract No.)、PO号、信用证号 (L/C No. – 如有)。
-
出口商签章: 通常需要卖家公司正式盖章。
-
-
-
核心作用与货代关联点:
-
海关征税依据: 这是CI的头号作用! 目的国海关根据CI上的申报价值(货值+运费+保费 – 取决于贸易术语)计算征收进口关税和增值税。货值申报不实(故意低报或高报)是海关重点稽查对象,风险极高!
-
买方付款凭证: 买家根据CI上的最终金额安排付款(尤其是TT付款方式)。
-
买卖双方记账凭证: 财务入账的依据。
-
货代生命线: 货代(或报关行)进行出口报关(中国)和目的港进口清关代理时,CI是绝对的核心文件。必须确保其信息与提单、舱单、装箱单(PL) 以及实际货物高度一致(即“单货一致”、“单单一致”)。任何不一致都可能导致清关延误、查验、罚款甚至货物被扣! 货代操作员核对CI是其日常最核心、最需谨慎的工作之一。
-
四、 PL(Packing List – 装箱单):货物的“体检报告”与查验指南
-
定义与本质: 由卖家(或货代根据卖家数据制作) 出具的,详细描述货物包装情况和装载细节的文件。它是CI的必要补充和“最佳搭档”,永远和CI一起出现和使用。
-
核心内容详解(货代制作/核对重点):
-
逐项包装信息: 这是PL的灵魂!
-
包装编号/序号 (Carton/Box No.): 如 1-UP, 1/100, 2/100…
-
每个包装内的具体货物内容及数量(需与CI品名对应)。
-
每个包装的毛重 (Gross Weight – G.W.)、净重 (Net Weight – N.W.)、尺寸/体积 (Dimensions / Measurement)。重量体积是计算运费(尤其是空运)和安排装柜的关键!
-
-
汇总信息:
-
总包装件数 (Total Packages): 如 “100 CARTONS”。必须与提单、CI、舱单上的件数完全一致!
-
总毛重 (Total Gross Weight)
-
总净重 (Total Net Weight)
-
总体积 (Total Measurement / CBM)
-
-
唛头 (Shipping Marks): 必须与货物外包装上的实际唛头以及CI上标注的唛头一字不差!
-
与CI关联: 标注对应的CI号码(和PO号)。
-
-
核心作用与货代关联点:
-
辅助海关/检验机构查验: 海关查验时,根据PL快速定位特定包装箱内的货物(例如查第25箱是什么),核对“单货是否相符”。是提高查验效率的关键。
-
买方/仓库收货核对: 收货方根据PL清点到货总件数、检查外包装唛头、核对重量体积,确认货物是否完整无损。件数不符是常见纠纷点!
-
货代操作核心:
-
订舱基础: 准确的总毛重、体积是向船公司/航空公司订舱的基础。
-
装柜/装载指导: 指导仓库如何装箱、打托,优化装载空间。
-
制作提单依据: 提单上的件数、毛重、唛头主要依据PL(并需与CI一致)。
-
“单货一致”保障: 货代有责任确保卖家提供的PL数据(特别是件数、重量、唛头)能准确反映实际出运货物。装柜时最好有照片/视频记录。
-
清关必备: 目的港清关,PL和CI是同时提交给海关的黄金组合,缺一不可。
-
-
五、 货代视角:确保“四单一致”是生命线 – 实战要点与血泪教训
对于货代而言,处理这四份单据的最高原则就是:PO, PI, CI, PL 关键信息必须保持高度一致! 任何脱节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:
-
核心一致性要求(绝对不能出错):
-
品名 (Description): PO -> PI -> CI -> PL -> 提单 -> 实际货物 -> 报关单。全程必须统一! 例如,PO上是“Men’s Cotton T-Shirt, 100% Cotton”,那么PI/CI/PL/提单都得是同样的描述。缩写、模糊化(如只写“T-Shirt”)都可能埋雷。
-
数量 (Quantity): PI是预估,允许与PO/最终CI有合理差异。但CI上的数量必须与PL上的总数、提单件数、舱单、实际出运货物完全一致! 少一件、多一件都可能被海关盯上。
-
订单号 (PO Number): 这是串联所有单据的“链条”。PI, CI, PL 上必须清晰标注买家的PO号。
-
唛头 (Shipping Marks): CI上写的唛头、PL上列的唛头、货物外包装印刷的唛头、提单上标注的唛头,必须一模一样! 一个字母、一个符号都不能差。唛头不一致是目的港清关查验的最常见原因之一。
-
重量体积 (Weight & Measurement): PL上的总毛重、总体积是订舱、计费、制作提单和舱单的基础。提单、舱单、CI(有时显示总重)、PL 之间的重量体积数据必须逻辑自洽。 重大误差会导致运费纠纷、舱位取消、甚至目的港因舱单重量不符导致无法提货。
-
买卖双方信息 (Consignee/Shipper): CI, PL, 提单上的收发货人名称地址必须准确无误,并与PO/PI信息对应。特别是信用证支付时,名称差一个字都可能成为银行拒付的理由。
-
-
货代操作流程关键控制点:
-
接单环节: 务必向客户(通常是卖家)索取PO和最终的、确认好的PI(如需用于开证)或CI/PL草稿。第一时间核对PO与PI/CI草稿的关键信息(品名、数量、收货人)是否一致。 发现疑问立即澄清。
-
订舱环节: 根据最终确认的PL数据(总毛重、总体积、件数) 订舱。向船/航司提供的数据必须准确。
-
文件制作环节 (重中之重):
-
制作提单样本:严格依据最终确认的CI和PL。 重点核对:发货人、收货人、通知人、起运港、目的港、唛头、件数、品名、毛重、体积。提单是清关的基石!
-
制作舱单:数据必须与提单完全一致(特别是品名、HS编码、件重尺、收发货人)。舱单晚于或早于提单发送都可能有问题。
-
-
报关环节(出口): 中国出口报关单上的信息(品名、数量、金额、件重尺、唛头)必须与CI、PL、提单样本保持一致。
-
放单与寄单: 货物装船后,获取正本或电放提单。将清关所需正本文件(通常是CI正本、PL正本、提单正本/电放背书、原产地证等) 及时寄给收货人或目的港代理。
-
目的港清关支持: 目的港代理凭CI、PL、提单等文件清关。货代需确保自己发送给目的港代理的文件(尤其是提单和CI/PL副本)是最终正确版本,且信息一致。 提前沟通是关键。
-
-
常见风险与教训:
-
清关延误/查验: “单单不一致”(如CI金额与PI差异大又无解释)、“单货不一致”(如PL写100箱,实际装了99箱)是最主要原因。延误产生的高额滞港费、滞箱费、仓储费往往由货主承担,货代也面临索赔和信誉损失。
-
买家无法赎单/付款延迟: 信用证下,如果CI/提单上的信息与信用证要求(通常基于PI)不符(如品名描述略有不同、唛头缺失),银行会拒付,导致卖家收不到款,买家提不了货。
-
海关罚款/补税: 如因CI申报货值不实(特别是低报)被海关稽查证实,不仅补税,还会处以高额罚款。
-
货物被扣/退运: 严重单货不符(如申报品名是A,实际是禁运品B)可能导致货物被海关扣押甚至责令退运,损失巨大。
-
运费纠纷: 订舱时依据的PL重量体积与实际出运货物严重不符(如瞒报漏报),船公司会追收运费差价甚至罚款。
-
结语:细节决定成败
PO、PI、CI、PL这四份单据,远非简单的纸面文件。它们是国际贸易和物流运输血液里流淌的数据链。对于卖家、买家,尤其是身处操作一线的货代从业者而言,深刻理解它们的定义、区别、作用,并以近乎苛刻的态度去确保“四单一致”(核心是CI、PL、提单/舱单的一致),是保障货物顺畅流通、规避风险、维护各方利益的根本所在。每一次单据的核对,都是在为货物的顺利旅程扫清障碍。在这个领域,“差不多”往往意味着“差很多”,一次疏忽可能带来真金白银的损失。唯有敬畏细节,方能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