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8年深秋,上海外滩的海关钟声穿透薄雾。三十七岁的陈国栋捏着国务院刚下发的红头文件复印件,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。文件上那句”船舶代理、货运代理业务实行多家经营“的铅字,像烧红的烙铁烫进他心里。
“老陈,铁饭碗真不要了?”同事老张把搪瓷缸往办公桌上一顿,”中外运可是金疙瘩!”
陈国栋没答话,目光穿过斑驳的窗玻璃。黄浦江上,挂着巴拿马旗帜的货轮正缓缓离港,汽笛声悠长。他想起上周去广交会,看到香港商人用”大哥大”遥控生意的场景——那才是他向往的战场。
第一章 破冰者(1988-1994)
十二月的深圳蛇口码头,咸腥的海风裹挟着柴油味。陈国栋在集装箱夹缝中穿行,藏青色西装沾满铁锈。他创办的”东海货运”租在渔民村二楼,十平米办公室只有一张掉漆的办公桌。
回程路上暴雨突至。高架桥堵成停车场,陈国栋望着挡风玻璃上的雨瀑,忽然看见1988年的自己——那个冒雨骑三轮车送提单的年轻人,后座绑着用油布包裹的报关单。此刻手机震动,是区块链平台发来的电子提单签署通知。
他按下确认键,加密数据瞬间飞向云端。雨刮器规律摆动间,后视镜里浮现出无数身影:在阿拉山口风雪中测温的技术员,于基辅地下室整理单据的操作员,郑州仓里分拣包裹的李婉瑜…他们的面容在数字洪流中渐渐清晰,最终汇聚成上海中心大厦顶端的航标灯,穿透雨幕照亮长江口。
货轮汽笛长鸣,新下水的两万标箱巨轮正昂首离港。船身”东海物流”的蓝色LOGO下,一行小字在浪花中若隐若现:
商道即人道,货通天下者,以信为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