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条横跨中亚的陆上通道正在成型,而德黑兰海关的货物仍因一张证书缺失滞留超过30天。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西向延伸,伊朗市场正成为中国企业的新蓝海——从瓜德尔港到恰巴哈尔港的联动构想,到中伊贸易额在制裁背景下仍保持韧性增长。
机遇背后却是复杂的通关雷区:因认证缺失导致的清关失败占中国货物滞留案件的70%以上,而宗教文化引发的退运更是让企业防不胜防。
一、生死认证:没有这些证书,货物寸步难行
-
COI认证:伊朗市场的通行证
伊朗海关对清单内产品实施强制性装船前检验(PSI),需由ISIRI(伊朗标准工业研究院)授权机构(如SGS、VICC)执行。
-
核心流程:确认产品标准(需国际标准如ISO/EN,不接受中国GB标准)→ 申请验货编号 → 现场验货+监装 → 测试报告审核 → 签发COI证书。
-
关键文件:装箱单、形式发票、测试报告(第三方或工厂出具)、生产商符合性声明、提单副本。
-
时间成本:10-15个工作日,超期将延误船期。
终极行动清单
-
认证前置:出货前30天启动COI认证,通过VICC等机构预核测试报告。
-
付款条款:坚持LC付款并要求买方提前提供进口商代码(IMCO)。
-
运输避险:海运投保Institute Cargo Clauses A,空运加保战争险。
-
本地联盟:与伊斯法罕商会(Isfahan Chamber)认证代理签订清关协议。
德黑兰海关的晨光中,一批贴有绿色COI标签的集装箱正快速通关。它们的货主在发货前做对了一件事:用伊朗规则打通伊朗市场。